穿屏扇架 (制作门扇、屏障等工作)

在老黄历 “宜修造”“宜木工”“宜安床” 的事项注解中,“穿屏扇架” 是与传统屏风制作、房屋内装紧密相关的民俗术语,多见于古宅修缮、厅堂布置或屏风打造等节点的日期标注。作为传统屏风成型的核心工序,穿屏扇架并非简单的木料拼接,而是融合了榫卯技艺、尺寸校准与美学设计的精细木工环节,承载着古人 “以屏隔空间、以扇显雅致” 的生活追求,是传统室内建筑中 “实用与审美兼顾” 理念的体现。

一、“穿屏扇架” 的核心含义

“穿屏扇架” 指将加工好的木料(多为杉木、樟木)通过榫卯结构 “穿接” 成屏风框架(即 “扇架”)的工序,其中 “屏” 指屏风整体,“扇” 指屏风的单扇框架单元,“穿” 是核心动作 —— 用榫头穿入卯眼,使扇架各部件紧密咬合。传统屏风多为多扇组合(如四扇、六扇),需先完成单扇扇架的 “穿接”,再将多扇扇架连接成整体。老黄历中 “宜穿屏扇架” 的标注,本质是古人对 “木工精细活需择吉时” 的经验总结,认为在适宜时辰操作,能让榫卯咬合更精准、扇架更稳固,且不易因温湿度变化出现变形。

需注意的是,“穿屏扇架” 特指屏风框架的榫卯组装,与 “装屏芯”(将纱、纸、木板等嵌入扇架)是前后衔接的两道工序,老黄历中常以 “宜穿屏扇架”“宜装裱” 区分标注。

二、穿屏扇架的历史渊源

穿屏扇架的技艺随屏风的发展而成熟。西周时期已有简易 “扆”(屏风雏形),但尚未形成规范的扇架穿接工艺;汉代屏风逐渐普及,《盐铁论》中 “一屏风就万钱” 的记载,暗示当时扇架制作已趋精细,开始运用榫卯穿接;魏晋南北朝时,屏风从 “实用隔断” 向 “装饰摆件” 转变,穿屏扇架需兼顾稳固与轻薄,榫卯结构更趋精巧;唐宋时期,穿屏扇架技艺定型,江南木工总结出 “横料穿竖料、长榫配短卯” 的操作规范,且老黄历中 “宜穿屏扇架” 的择吉标准初步形成,需避开 “阴雨天”(防木料受潮变形)与 “冲木工”(民间认为不利技艺发挥)的日子;明清时期,穿屏扇架与文人审美结合,扇架不仅要稳固,还需符合 “天圆地方” 的尺寸讲究,如厅堂屏风扇架高度多为 “九尺九寸”(取 “长久” 之意),穿接工序更显严谨,徽州、苏式家具中均保留着精湛的穿屏扇架技艺。

三、穿屏扇架的主要流程

传统穿屏扇架工序讲究 “尺寸精准、榫卯严合”,需在老黄历选定的吉时内,由资深木作师傅操作完成,核心环节如下:

流程环节核心内容象征意义
料材预处理按屏风设计尺寸,将木料刨平打磨,标记榫卯位置(横料打卯眼、竖料做榫头),并在木料表面涂抹防虫蜡(多为蜂蜡)预处理保木料耐用,防虫蜡护扇架长久,显对细节的重视
择吉校准吉时到后,木作师傅先将所有木料按 “横平竖直” 摆放,用墨斗校准直线,确保扇架尺寸与设计一致,忌在时辰过半后开工校准保扇架方正,择吉显对工序的郑重,避尺寸偏差
榫卯穿接先穿接单扇扇架的 “边框”(上下横料与左右竖料),榫头插入卯眼时需轻敲到位,再安装扇架内的 “横撑”“竖档”,确保各节点无松动轻敲防木料损伤,多档支撑显稳固,寓意 “框架牢则家宅稳”
试装调整单扇扇架穿接完成后,将多扇扇架临时连接,检查是否平整、开合是否顺畅,若有偏差需微调榫卯松紧,直至符合要求试装避后续返工,顺畅开合寓意 “生活顺遂无阻碍”
封榫加固调整完毕后,在榫卯结合处涂抹 “鱼鳔胶”(传统木工胶),部分地区会用竹钉加固,待胶干后再用砂纸打磨扇架边缘,去除毛刺鱼鳔胶显天然匠心,加固保扇架耐用,打磨显精致

其中,“榫卯穿接” 与 “试装调整” 是核心环节 —— 前者决定扇架的稳固度,后者确保屏风整体的实用性,苏式家具中 “穿屏扇架” 还会追求 “榫卯无缝”,视为木工技艺的最高标准。

四、穿屏扇架与装屏芯的关联及区别

穿屏扇架与 “装屏芯” 同属屏风制作的关键工序,二者前后衔接却各有侧重,核心区别如下:

  • 工序阶段不同:穿屏扇架是 “框架成型” 环节,先完成扇架的榫卯组装;装屏芯是 “填充装饰” 环节,待扇架稳固后,将纱、纸、雕花板等嵌入框架,是屏风制作的 “后半程”;

  • 技艺重点不同:穿屏扇架侧重 “木工榫卯”,需精准把控尺寸与咬合度;装屏芯侧重 “装裱或镶嵌”,需兼顾美观与牢固,如纸屏芯需刷胶平整,木屏芯需雕花契合;

  • 老黄历标注不同:“宜穿屏扇架” 多与 “宜木工”“宜修造” 绑定,强调木工操作的适宜性;“宜装屏芯” 多与 “宜装裱”“宜彩绘” 绑定,侧重装饰工序的时机。

二者紧密关联:穿屏扇架的尺寸与平整度直接影响装屏芯的效果,若扇架歪斜,屏芯易起皱或开裂,因此老黄历中常先择 “宜穿屏扇架” 的日子完成框架,间隔 1-3 天后(待胶干)再选 “宜装屏芯” 的日子进行装饰。

五、老黄历中 “宜穿屏扇架” 的适用场景

传统上,穿屏扇架是屏风制作与室内修缮的关键工序,仅在以下场景举行:

  • 新屏打造:家中打造厅堂屏风、卧室围屏时,需先在 “宜穿屏扇架” 吉日完成框架组装,如中式厅堂常用的 “四扇折屏”,必以穿屏扇架为基础;

  • 古屏修复:老旧屏风因榫卯松动、扇架变形需修复时,需拆解旧架后重新穿接,择吉时操作寓意 “旧屏焕新,福气延续”;

  • 房屋内装:古宅修缮厅堂、书房时,若需新增屏风隔断,需同步进行穿屏扇架,且扇架尺寸需与房屋梁柱尺寸匹配,民间认为 “屏架合宅形,家宅更和谐”;

  • 家具配套:制作带屏风的家具(如屏风床、屏风柜)时,需单独进行穿屏扇架工序,确保屏风与家具主体衔接顺畅,忌与家具主体制作同步开工,民间认为 “分序做,更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