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23 个节气,属于冬季第五个节气,通常在公历 1 月 5-7 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285°。作为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小寒标志着一年中寒冷时段的到来,民间有 “小寒胜大寒” 的说法,尤其北方地区此时常呈现冰天雪地的景象。
历史渊源
小寒,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意味天气寒冷,但未到极点。对小寒节气的名由,《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是冷气积久而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温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际降到最低。“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足以说明了小寒的寒冷程度。
小寒三候
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直观体现了节气物候变化:
一候雁北乡:大雁感知阳气萌动,开始向北迁徙。
二候鹊始巢:喜鹊衔枝筑巢,为繁衍做准备。
三候雉始雊:雉鸡因阳气滋长而发出求偶鸣叫。
气候与农事
小寒时节寒潮频发,北方气温低、积雪不化,南方气温明显下降,部分地区有冻雨。农事上,北方以保暖蓄肥为主,南方则需为小麦、油菜等作物防寒追肥,同时兴修水利。
传统习俗
探梅赏梅:蜡梅绽放,成为寒冬中赏景佳选。
冰嬉活动:北方地区开展滑冰、冰球等冰雪娱乐。
腊祭与备年:临近春节,人们祭拜神灵祖先,开始筹备年货。
小寒养生
起居:早睡晚起,注意头颈、手脚保暖,睡前泡脚。
饮食:多吃羊肉、桂圆等温补食物,搭配蔬果防燥。
运动:选择慢跑、太极拳等舒缓运动,避免清晨剧烈锻炼。
小寒虽寒,却藏着春的生机。了解小寒节气知识,顺应自然规律,助力健康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