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立春

2025年2月3日 | 二〇二五年正月初六 | 星期一
距离下一个 立春 2026年2月4日 还有
00
00
00
00

立春介绍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通常在公历 2 月 3-5 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315°,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结束,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作为四季的起点,立春承载着人们对新生与希望的向往,有着丰富的民俗内涵和自然规律特征。

立春节气

气候特点

立春时节,我国气候开始呈现明显变化。北方地区仍处寒冬,冷空气活动依旧频繁,但气温已开始缓慢回升,土壤逐渐解冻;南方则更早感受到春的气息,气温回升较快,降雨增多,草木开始萌芽。不过,此时天气变化较大,“春寒料峭” 是常见现象,昼夜温差也较大,民间 “春捂秋冻” 的说法便源于此,提醒人们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物候现象

古人将立春分为三候,生动描绘了此时的自然变化:

一候东风解冻:立春后,东风渐起,大地开始解冻,冰冻的水面逐渐消融,象征着阳气初生,万物即将复苏。

二候蛰虫始振:蛰伏在地下的昆虫感受到阳气,开始慢慢苏醒,准备迎接春天的到来。

三候鱼陟负冰: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儿们向上游动,水面上还残留着未完全消融的碎冰,仿佛鱼儿背负着冰块一般,充满生机与趣味。

传统习俗

迎春: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历史悠久。早在周代,就有迎春的仪式,历代相沿。民间会举行迎春大典,人们抬着句芒神(春神,掌管草木生长)的神像游行,敲锣打鼓,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打春:打春即 “鞭打春牛”,是立春标志性习俗之一。春牛通常用泥土制成,象征着农事。人们鞭打春牛,寓意着催耕劝农,祈求来年农业丰收。有些地区还会将春牛的泥土分食,认为能带来好运。

咬春:咬春是立春的饮食习俗,人们会吃春饼、春卷、萝卜等食物。春饼卷着各种蔬菜,象征着五谷丰登;吃萝卜则有 “咬春”“破五” 的说法,寓意着解春困、除晦气,带来新一年的健康。

贴春字:与春节贴福字类似,立春时人们也会贴 “春” 字,或在门窗上张贴描绘春天景象的年画,营造迎春的喜庆氛围,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养生要点

起居调养:立春后,应顺应自然界阳气升发的特点,早睡早起,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等,有助于气血流通,增强体质。同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颈部、背部和脚部,避免过早减衣而受寒。

饮食调理:饮食上宜清淡,多吃辛甘发散的食物,如韭菜、洋葱、香菜等,有助于阳气升发;同时可适当食用山药、莲子等健脾食物,为春季养生打下基础。不宜过多食用生冷、油腻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情志调节:春季是肝气升发的季节,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可以通过赏花、听音乐等方式调节情绪,让身心与自然相协调,顺应春季的生机与活力。

立春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提醒着人们寒冬已过,新的希望正在萌发。无论是迎春的仪式,还是咬春的习俗,都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顺应。

最近几年立春时间表

以下是2020年至2030年立春的具体日期信息:

年份 日期 农历 生肖 星期
2020年 2月4日 正月十一 星期二
2021年 2月3日 腊月廿二 星期三
2022年 2月4日 正月初四 星期五
2023年 2月4日 正月十四 星期六
2024年 2月4日 腊月廿五 星期日
2025年 2月3日 正月初六 星期一
2026年 2月4日 腊月十七 星期三
2027年 2月4日 腊月廿八 星期四
2028年 2月4日 正月初十 星期五
2029年 2月3日 腊月二十 星期六
2030年 2月4日 正月初二 星期一

历史上的2月3日

2000-02-03

日著名政治家二阶堂逝世

1999-02-03

杰出的经济、军事政治工作领导者余秋里逝世

1998-02-03

美战机超低飞行  意缆车绳断人亡

1997-02-03

南非永久宪法正式生效

1996-02-03

云南丽江发生7级地震

1995-02-03

“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

1993-02-03

中共天津市委书记谭绍文逝世

1988-02-03

我国与乌拉圭建交

1969-02-03

阿拉法特成为巴勒斯坦武装力量领导人

1966-02-03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拟定《二月提纲》

1952-02-03

中共要求“三反”运动和整党运动相结合

1924-02-03

美国第25任总统威尔逊逝世

1899-02-03

戏剧家、作家老舍诞辰

1809-02-03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门德尔松诞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