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是西方传统节日,是美国、加拿大感谢上帝赐予一年度丰收的节日,起源于马萨诸塞普利茅斯的早期移民。加拿大感恩节定于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一,美国感恩节定于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
节日起源
感恩节的本质是表达对生活馈赠、他人帮助或神灵庇佑的感恩之情,其起源与农业丰收、移民历史密切相关。不同国家的起源故事存在显著差异:
1. 美国感恩节:源于移民与原住民的互助
美国感恩节的起源可追溯至 17 世纪初的 “五月花号” 事件。
1620 年,英国清教徒(“朝圣者”)乘坐 “五月花号” 船抵达北美大陆马萨诸塞湾的普利茅斯,由于严寒、疾病和物资匮乏,最初的移民在第一年冬天损失惨重。
当地的万帕诺亚格族印第安人(以酋长马萨索伊特为代表)向移民传授了种植玉米、南瓜、豆类等农作物的技术,以及狩猎、捕鱼的生存方法。
1621 年秋,移民迎来首次丰收,为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和上帝的庇佑,他们邀请印第安人共同举办了为期 3 天的盛宴,分享火鸡、南瓜、玉米等食物,这被视为美国感恩节的雏形。
此后,感恩节成为北美殖民地的民间习俗,但日期不固定。1863 年,美国总统林肯正式宣布将每年 11 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定为全国统一的感恩节,这一日期延续至今。
2. 加拿大感恩节:源于对丰收的感恩
加拿大感恩节的起源比美国更早,且更侧重于对农业丰收的感恩,与欧洲传统的 “丰收节” 一脉相承。
1578 年,英国探险家马丁・弗罗比舍为感谢上帝保佑其船队安全抵达北美(今加拿大纽芬兰地区)并度过难关,举行了感恩仪式,这被认为是加拿大最早的感恩节活动。
由于加拿大纬度更高,农业丰收期早于美国,1957 年加拿大议会正式立法,将每年 10 月的第二个星期一定为感恩节,使其成为全国法定假日。
3. 其他国家的感恩节
除美、加外,部分国家也有类似节日,但名称或日期不同:
德国:“丰收感恩节”(Erntedankfest),多在 10 月第一个星期日,以教堂感恩仪式和游行为主。
韩国:“秋夕”(추석),虽源于中国中秋节,但核心习俗中包含祭祖、感恩先辈庇佑的内涵。
巴西:感恩节定于每年 11 月第四个星期四,受美国文化影响,以家庭聚餐和感恩祈祷为主要形式。
节日习俗
感恩节的核心习俗围绕 “感恩、团聚、分享” 展开,美、加两国的庆祝方式最为典型:
1. 家庭团聚与盛宴
这是感恩节最核心的习俗。无论距离远近,家人都会尽量团聚,共同准备和享用丰盛的 “感恩大餐”,标志性食物包括:
美国:烤火鸡(Turkey)是绝对主角,通常搭配 stuffing(馅料,由面包碎、洋葱、芹菜等制成)、蔓越莓酱、烤红薯、南瓜派(Pumpkin Pie)等。
加拿大:餐食与美国相似,但因地理环境差异,可能会加入野生浆果、鹿肉等本地食材。
2. 感恩仪式与表达
餐前祈祷:许多家庭会在聚餐前由长辈带领祈祷,感谢一年来的收获与平安。
分享感恩:家人围坐时,会轮流说出自己最想感谢的人和事,强化情感联结。
公益行动:部分人会参与志愿服务(如为流浪者提供餐食、捐赠物资),以 “分享” 践行感恩。
3. 节日游行与娱乐
美国:纽约市的 “梅西感恩节大游行”(Macy's Thanksgiving Day Parade)始于 1924 年,是全球最著名的感恩节活动之一。游行中会出现巨型卡通气球(如史努比、米老鼠)、乐队、明星表演,终点在梅西百货门前,吸引数百万现场观众和上亿电视观众。
体育赛事:“感恩节橄榄球比赛” 是美国传统娱乐项目,NFL(国家橄榄球联盟)会在当天安排两场重磅比赛,成为家庭团聚时的重要背景活动。
4. 装饰与符号
感恩节的装饰多体现自然与丰收元素:
传统符号:火鸡、南瓜、玉米穗、蔓越莓、枫叶(加拿大)、 Pilgrim 帽(美国移民象征)等。
家居装饰:人们会用南瓜灯、干花、玉米串点缀房屋,餐桌上常摆放丰收主题的花艺或摆件。
5. 购物狂欢前奏
美国:感恩节次日被称为 “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是美国年末购物季的开端,商家推出大幅折扣,民众排队抢购,逐渐成为感恩节的 “衍生习俗”(尽管其商业属性与节日初衷存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