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节日

愚人节

2025年4月1日 | 二〇二五年三月初四 | 星期二
距离下一个 愚人节 2026年4月1日 还有
00
00
00
00

愚人节介绍

愚人节(April Fool's Day或All Fools' Day),又称 “万愚节”“幽默节”,是每年 4 月 1 日的全球性趣味节日。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善意的谎言、恶作剧、玩笑互动等方式增添欢乐氛围,核心是 “无害的幽默”,是从19世纪开始在西方兴起流行的民间节日,并未被任何国家认定为法定节日。

愚人节起源

愚人节的起源尚无统一定论,但主流观点认为与历史上的历法调整、宗教习俗及民间传统密切相关,主要有以下三种核心说法,均承载着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

愚人节

1. 最广泛认可:格里高利历改革与 “四月傻瓜”

这是最具说服力的起源说。中世纪欧洲曾长期使用 “儒略历”,将新年庆祝定在 3 月 25 日至 4 月 1 日之间(因 3 月 25 日是 “圣母领报日”,象征新一年的开始)。1582 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推行 “格里高利历”(即现行公历),规定 1 月 1 日为新年第一天。

但当时信息传播滞后,部分农村居民、守旧贵族仍沿用旧历在 4 月 1 日庆祝新年。城市中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便借此调侃这些 “跟不上时代的人”,称他们为 “四月傻瓜”(April Fools),并在 4 月 1 日送假礼物、邀假宴饮,甚至编造 “新年祝福” 的谎言捉弄他们。久而久之,4 月 1 日的 “捉弄传统” 逐渐演变为愚人节。

2. 宗教关联:春季 “愚人祭” 的民间化

部分学者认为,愚人节与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习俗有关。中世纪时,3 月 25 日至 4 月 1 日是基督教的 “狂欢周”(Carnival)尾声,而 4 月 1 日前后恰逢 “愚人祭”(Feast of Fools)—— 这是一种允许平民暂时打破等级秩序、用幽默调侃教会和贵族的仪式。

在 “愚人祭” 上,人们会推举 “愚人国王”,模仿贵族举止却故意丑化,用荒诞的表演消解权威的严肃感。这种 “以幽默反抗严肃” 的传统,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脱离宗教语境,演变为全民参与的愚人节。

3. 自然节气:春季 “愚弄自然” 的古老仪式

另有观点认为,愚人节的源头可追溯至古代农业社会的春季习俗。4 月 1 日前后正值春分刚过,天气多变(如 “倒春寒”“忽晴忽雨”),古人认为 “自然在捉弄人类”,于是以 “反向愚弄” 的方式回应 —— 通过玩笑、恶作剧模仿自然的 “不确定性”,祈求后续天气稳定、农事顺利。这种 “与自然互动的幽默”,成为愚人节早期的民间基础。

愚人节经典传说

除了历史起源,愚人节还流传着多个充满戏剧色彩的传说,这些故事虽无确凿史料佐证,却让节日更具趣味性,成为民间津津乐道的话题:

1. 诺亚方舟的 “四月玩笑”

传说诺亚在方舟上躲避大洪水时,曾误将 3 月 1 日当成春分,提前放出鸽子探查陆地;直到 4 月 1 日才真正看到陆地迹象,亲友们便调侃他 “犯了四月的傻”,后来演变为在 4 月 1 日捉弄他人的习俗。这一传说虽与《圣经》记载有出入,但因贴合 “春日探索” 的主题,在欧洲民间广泛流传。

2. 英国 “测谎节” 与贵族的恶作剧

17 世纪英国有 “测谎节” 的说法:相传当时贵族喜欢在 4 月 1 日编造 “海外奇闻”(如 “伦敦桥要倒塌”“女王要来访”),邀请平民前往 “见证”,若有人信以为真,就会被贴上 “愚人标签”。最著名的传说莫过于 “1698 年伦敦塔狮子产卵”—— 有人谎称伦敦塔的狮子(当时英国王室的象征)产下了幼崽,吸引数百人前往观看,成为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 “大规模愚人节骗局”。

3. 法国 “四月鱼” 的由来

在法国,愚人节被称为 “Poisson d'Avril”(四月鱼),民间流传着 “用小鱼捉弄人” 的传说:中世纪时,法国渔民会在 4 月 1 日将小鱼偷偷放进朋友的口袋或帽子里,因为此时的小鱼刚从冬眠中苏醒,行动迟缓,象征 “容易上当的傻瓜”。后来这一习俗演变为 “送纸质小鱼贴纸”,人们会把小鱼贴在他人背后,被发现时笑着喊 “四月鱼”,成为法国愚人节的标志性活动。

愚人节习俗

愚人节的核心习俗是 “善意捉弄”,但不同国家和地区因文化差异,衍生出独特的庆祝方式,既保留 “幽默本质”,又充满地域特色:

1. 基础通用习俗:善意谎言与恶作剧

玩笑互动:人们会编造无伤大雅的谎言捉弄亲友,如 “老板叫你去办公室”“你家快递到了”“手机忘带了”,被捉弄者发现后通常会笑着回应 “愚人节快乐”,不涉及恶意;

恶作剧道具:常见的有 “会喷水的钢笔”“一捏就响的坐垫”“仿真蟑螂 / 蜘蛛玩具” 等,多为娱乐性质,以 “吓一跳但不受伤” 为原则;

社交平台玩笑:个人或企业会在社交媒体发布 “假消息”,如 “某明星宣布退役”“某品牌推出奇葩新品”(如 “辣味巧克力”“夜光袜子”),最后注明 “愚人节快乐”,增加互动趣味。

2. 各国特色习俗:地域文化的体现

法国:四月鱼贴纸:如前文传说所述,法国人会制作彩色纸质小鱼,偷偷贴在他人背后,被发现时喊 “Poisson d'Avril”,寓意 “像小鱼一样灵活快乐”;部分地区还会用巧克力制作 “小鱼形状甜点”,作为节日礼物。

英国:媒体 “恶搞新闻”:英国媒体尤其擅长在愚人节发布 “逼真骗局”,如 1957 年 BBC 播出 “瑞士面条树丰收” 新闻,称瑞士农民种植的 “面条树” 因气候适宜获得大丰收,甚至展示 “农民收割面条” 的画面,吸引数千人致电询问 “如何种植面条树”,成为全球媒体愚人节报道的经典案例。

美国:校园与职场的轻松互动:美国中小学会组织 “愚人节手工课”,学生制作 “玩笑贺卡” 送给同学;职场中,同事间会进行 “轻度恶作剧”,如 “把键盘按键打乱”“在咖啡杯上贴‘小心烫’的假标签”,但会避开 “影响工作” 的玩笑,保持职场分寸。

日本:“谎言竞赛”:日本电视台会在愚人节举办 “谎言大赛”,邀请嘉宾分享 “最逼真的愚人节谎言”,如 “我曾和明星一起吃饭”“我家宠物会说话”,由观众投票选出 “最佳谎言”,强调 “创意与幽默” 而非欺骗。

墨西哥:“愚人节的玩笑要及时澄清”:墨西哥人重视 “玩笑的边界”,规定 “中午 12 点前可以捉弄人,12 点后必须停止”,若超过时间仍开玩笑,会被认为 “不礼貌”。中午 12 点后,人们会互相道 “愚人节已过”,恢复正常社交。

3. 企业与品牌:借节日传递轻松形象

现代企业常借愚人节进行 “趣味营销”,既贴合节日氛围,又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发布 “假产品”:如某手机品牌推出 “能自动拍照的眼镜”,某饮料品牌推出 “咸味可乐”,虽不实际发售,但通过 “奇葩创意” 引发讨论;

互动活动:部分商家会举办 “愚人节挑战赛”,如 “找出店内 3 个假商品”“猜对玩笑即可获小礼品”,增加顾客参与感;

公益关联:少数企业会将玩笑与公益结合,如 “每转发一次玩笑微博,就为公益项目捐 1 元”,让节日既有乐趣,又有社会意义。

最近几年愚人节时间表

以下是2020年至2030年愚人节的具体日期信息:

年份 日期 农历 生肖 星期
2020年 4月1日 三月初九 星期三
2021年 4月1日 二月二十 星期四
2022年 4月1日 三月初一 星期五
2023年 4月1日 闰二月十一 星期六
2024年 4月1日 二月廿三 星期一
2025年 4月1日 三月初四 星期二
2026年 4月1日 二月十四 星期三
2027年 4月1日 二月廿五 星期四
2028年 4月1日 三月初七 星期六
2029年 4月1日 二月十八 星期日
2030年 4月1日 二月廿九 星期一

历史上的4月1日

2001-04-01

美侦察机在南海上空撞毁中国军用飞机

2000-04-01

《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实施

1985-04-0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

1980-04-01

中国开始发行外汇兑换券

1978-04-01

国务院批准恢复和增设五十五所高校

1969-04-01

中共“九大”举行

1958-04-01

半坡村遗址博物馆建成开馆

1952-04-01

毛泽东写的《矛盾论》发表

1950-04-01

中央美术学院正式成立

1950-04-01

我国与印度建立外交关系

1949-04-01

国共两党在北平开始和平谈判

1948-04-01

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总政策

1945-04-01

美军在冲绳岛登陆

1939-04-01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逝世

1933-04-01

纳粹德国取缔犹太人开店引发骚乱

1930-04-01

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宣誓讨蒋,中原大战爆发

1928-04-01

浙江大学定名

1927-04-01

蒋介石与汪精卫密谈反共“清党”

1924-04-01

希特勒因啤酒店暴动被判五年监禁

1919-04-01

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抗议英美法三国会议

1915-04-01

上海掀起储金救国运动

1912-04-01

孙中山自行解除临时大总统一职

1815-04-01

“铁血宰相”俾斯麦诞辰

1809-04-01

果戈理诞辰

1578-04-01

英国生理学家哈维诞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