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节日

西安事变纪念日

2025年12月12日 | 二〇二五年十月廿三 | 星期五
距离下一个 西安事变纪念日 2025年12月12日 还有
00
00
00
00

西安事变纪念日介绍

西安事变纪念日,为每年的12月12日。源于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为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

历史背景

20世纪30年代,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逐步扩大侵华战争,华北地区岌岌可危,而当时国民党政府仍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将主要兵力用于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

西安事变纪念日

在这一背景下,担任西北“剿总”副司令的张学良(东北军将领)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深受全国抗日浪潮影响,且因“剿共”接连失利,逐渐认识到“打内战”只会让民族陷入绝境。他们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合共产党抗日,但均遭拒绝,最终决心以“兵谏”方式迫使蒋介石转变政策。

事变经过

发动兵谏(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率领部队在西安华清池扣押蒋介石,同时控制西安城内国民党军政要员,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改组政府、出兵抗日”等八项主张,史称“西安事变”。

多方斡旋:事变发生后,国内局势骤然紧张——国民党内亲日派主张武力讨伐西安,企图借机除掉蒋介石;而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摒弃前嫌,明确主张和平解决事变,派周恩来、叶剑英等赴西安参与谈判。

和平解决(12月24日):经过多方协商,蒋介石最终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核心主张。12月25日,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西安事变宣告和平解决。

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其影响远超事件本身:

终结内战阴霾:彻底结束了国共两党长达十年的内战,打破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僵局,为两党合作抗日扫清了障碍。

促成全民族抗战:直接推动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使中国从“各自为战”转向“团结御侮”,为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全国兵力的整合与动员创造了条件。

彰显民族大义: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领以“牺牲个人、成全民族”的勇气发动兵谏,他们的爱国精神成为后世铭记的民族气节象征。

纪念与传承

每年12月12日,社会各界都会通过多种形式缅怀历史、传承精神:

历史纪念活动:西安等地会举办专题展览、座谈会,回顾事变经过与历史意义,缅怀张学良、杨虎城等爱国将领的贡献。

精神传承:西安事变所彰显的“民族大义高于一切”“团结抗日”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时刻提醒后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抵御外侮、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障。

最近几年西安事变纪念日时间表

以下是2020年至2030年西安事变纪念日的具体日期信息:

年份 日期 农历 生肖 星期
2020年 12月12日 十月廿八 星期六
2021年 12月12日 冬月初九 星期日
2022年 12月12日 冬月十九 星期一
2023年 12月12日 十月三十 星期二
2024年 12月12日 冬月十二 星期四
2025年 12月12日 十月廿三 星期五
2026年 12月12日 冬月初四 星期六
2027年 12月12日 冬月十五 星期日
2028年 12月12日 十月廿七 星期二
2029年 12月12日 冬月初八 星期三
2030年 12月12日 冬月十八 星期四

历史上的12月12日

2002-12-12

我完成世界首张水稻基因组精细图

1998-12-12

欧盟首脑会议闭幕 通过《维也纳欧洲战略》

1997-12-12

审判全球通缉的头号国际恐怖分子“卡洛斯”

1997-12-12

欧盟开始东扩进程

1996-12-12

印孟签署分享恒河水条约

1994-12-12

上海地铁一号线开通

1979-12-12

全斗焕发动军事政变

1973-12-12

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

1971-12-12

我自行研制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启用

1966-12-12

教育家吴玉章逝世

1966-12-12

航海家吉切斯特创只身远航纪录

1963-12-12

肯尼亚独立

1954-12-12

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划分军区

1936-12-12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1927-12-12

中共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张太雷牺牲

1925-12-12

伊朗巴列维王朝建立

1915-12-12

美国著名歌唱家弗兰克诞辰

1821-12-12

法国作家福楼拜诞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