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母,是中国民间信仰的神,潮汕人把五谷神称为“五谷娘”、“五谷母”。这与大家称大地为母亲的道理一样,源于母性社会的女性崇拜。
节日时间
五谷母节在每年农历六月十五和十月十五,少数地方为农历六月廿五,这两个日子正值水稻收成之时,潮汕地区水稻一年两熟,人们为报答神恩,故行夏秋二祭。
节日起源
五谷母节的起源糅合了中原农耕文明信仰、百越民族稻作崇拜和地域性生存智慧。其原型可追溯至上古华夏的农业神崇拜,如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后稷被认为是周人始祖,能 “诞降嘉种”。随着汉人南迁,中原祭祀传统与东南沿海稻作文化碰撞,神祇形象逐渐本土化。同时,古百越族群早有女性谷物神崇拜,潮汕先民吸收这一传统,将五谷神塑造为慈母形象,称 “五谷母”。
祭祀习俗
在五谷母节这一天,人们会在家中或田地里设神位,用米筒装满白米,筒口封上红纸,作为 “五谷母” 炉,也有挂 “五谷母” 像进行祭拜的。供品除三牲或五牲、果蔬外,还有用米粉和花生做成如谷穗状的 “谷穗粿”,澄海一带还用米粉作馅皮,用糯米饭拌上白糖和白芝麻做馅,做成挑稻草用的扁担状的 “尖担粿”。香案上还要摆上 5 碗新米饭、5 杯茶、5 杯酒。焚香礼拜时,人们会用 “五谷丰登,米粮充足” 的祷祝语来答谢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