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是每年3月3日,由联合国于2013年设立,旨在提高公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意识。2024年的主题是“连接人类与地球:探索野生动植物保护中的数字创新”,强调数字科技在保护中的应用。这一日子不仅庆祝野生动植物的美丽和多样性,还提醒我们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犯罪的打击,以保护生态安全。
节日起源
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的设立源于全球对野生动植物生存危机的关注。随着人口增长、栖息地破坏、非法捕猎贸易等问题的加剧,大量野生动植物物种面临濒危甚至灭绝的风险,这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也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013 年,联合国大会第六十八届会议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 3 月 3 日定为 “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以此纪念 1973 年 3 月 3 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签署。该公约在规范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保护濒危物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的设立也旨在推动全球共同践行公约精神,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发展历程
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自设立以来,经历了从理念倡导到全球广泛参与的发展过程。
初期阶段(2014 年起):首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于 2014 年举办,主题为 “关注非法野生物贸易”,引发了国际社会对非法捕猎和贸易问题的高度关注。此后,每年都会确定不同的主题,聚焦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不同方面,如 “森林与生计:维持人类与地球的平衡”“保护海洋物种,维护海洋健康” 等,引导全球目光关注野生动植物生存的关键议题。
发展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以及公众加入到保护行动中。各国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开展保护项目等方式,切实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同时,国际间的合作也日益紧密,通过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技术交流等形式,共同应对跨境野生动植物保护挑战。
当下现状:如今,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环保节日,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宣传活动、公益项目和保护行动在世界各地开展,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