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9月25日,天津医科大学眼科教授王延华与流行病学教授耿贯一首次倡议在国内设立爱眼日。1996年,国家卫生部、国家教育部、团中央、中国残联等12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爱眼日活动列为国家节日之一,并重新确定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
节日起源
1996年,据调查和专家估算,中国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者600多万,约有1000万儿童患斜视、弱视,这些眼病中约有75%是可以防治的。中国约有25%的人戴眼镜,但眼镜产品的抽查合格率只有30%左右。
2001年,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全球主要有白内障、沙眼、河盲、儿童盲及低视力与屈光不正5种眼疾。中国除河盲尚无病例报告外,其他4种疾病均普遍存在,且这些眼病患者低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有关部门在对北京市顺义区5至15岁儿童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最好矫正视力不足0.1的患病率为万分之二。
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因为无知而酿成的眼伤悲剧屡屡上演,有些家长把一次性注射器给孩子做玩具,刺伤眼睛后因伤口过于细小不易觉察,等眼睛发黄送到医院时,伤口早已化脓,造成失明。还有些孩子不小心把石灰等刺激物掺进眼睛里,家长不懂立即冲洗的急救措施,辗转到医院时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北京同仁医院王文伟教授指出 ,在所有儿童外伤中,眼伤比例高达15%-27%,其致盲率在60%以上。眼科专家李志辉教授指出,一些中国国外眼保健产品并未经过中国国内的临床检验就上市销售,结果“越治越糟”,等出了问题再加以禁止,为时已晚。
历届主题
1996年6月6日首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保护儿童和青少年视力"
1997年6月6日第二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老年人眼保健"
1998年6月6日第三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预防眼外伤"
1999年6月6日第四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保护老年人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2000年6月6日第五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动员起来,让白内障盲见光明"
2001年6月6日第六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早期干预,减少可避免的儿童盲症"
2002年6月6日是第七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关爱老年人的眼睛,享有看见的权利"
2003年6月6日是第八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爱护眼睛、为消除可避免盲而努力"
第八个全国“爱眼日”。中国约有900万视力残疾者,占全世界4500万盲人总数的1/5左右。专家指出,如果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全球盲症中约有80%是可以避免的——爱护眼睛,消除可避免盲。这次全国“爱眼日”主题为:爱护眼睛,为消除可避免盲而努力。
2004年6月6日是第九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防治屈光不正及低视力,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眼保健水平"
2005年6月6日是第十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预防近视,珍爱光明”
2006年6月6日是第十一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防盲治盲,共同参与”
2007年6月6日是第十二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防盲进社区,关注眼健康”
2008年6月6日是第十三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明亮眼睛迎奥运”
2009年6月6日是第十四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关注青少年眼健康”
2009年6月6日是第十四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珍爱视觉之窗”
2010年6月6日是第十五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关注贫困人口眼健康,百万工程送光明”
2011年6月6日是第十六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关爱低视力患者,提高康复质量”
2012年6月6日是第十七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情系白内障患者共享和谐新视界”
2013年6月6日是第十八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汇聚中国梦,2016年前消灭致盲性沙眼”
2014年6月6日是第十九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关注眼健康,预防糖尿病致盲”
2015年6月6日是第二十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告别沙眼盲,关注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