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难民日是一个由联合国设立的国际节日,时间是每年的6月20日,这一天会被用来关注难民的权利、需求和梦想。
节日起源
在1950年成立的联合国难民署以及1951年出台的《联合国难民公约》的共同推动下,世界难民保障体系得以建立。这一体系是用来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余波所带来的人口流动的影响,并且通过主张难民权利以鼓励各国收留难民。
1967年出台的《议定书》进一步补充《联合国难民公约》,同时世界几个地区陆续建立的保护体制也有力地推动了《公约》的实施。
1974年6月20日,非洲大陆通过了一项关于非洲难民问题的公约,并决定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非洲难民日”,以引起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更广泛的关注。
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55/76号决议,在这个决议中,大会注意到2001年是1951年的《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五十周年,并且非洲统一组织(非洲联盟)同意国际难民日与6月20日非洲难民日可定在同一天。大会由此决定从2001年起,把6月20日定为“世界难民日”。
节日意义
难民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的一大顽疾。为保证难民的基本权利,以及通过国际合作解决难民地位问题,早在1951年,联合国难民和无国籍人地位全权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灾难、战争、民族及种族争端等使得难民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从1993年到2003年这十年来,世界范围内爆发了80多起战争或冲突,造成了大规模的难民潮,难民数量一直高达2000多万人以上,1994年曾达到2742万人,其中,妇女和儿童占难民总数的80%,难民问题的日益严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巨大关注。从2001年起,把每年的6月20日定为“世界难民日”。联合国希望借此引起人们对难民问题的关注,并对难民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有所认识、尊重。2001年第一个“世界难民日”将主题定为“尊重”,即尊重难民作为人的存在。
历年主题
2001年 “尊重”,即尊重难民作为人的存在。
2002年 “优先解决女难民问题”。
2003年 “难民青年”。
2004年 “我想有个家:安全和有尊严地重新开始生活”。
2005年 “勇气”。
2006年 “希望”。
2007年 (联合国难民署没有指定的主题)。
2008年 “保护”。
2009年 “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需要”。
2010年 “家园”。
2011年 “一个流浪家庭已经算太多”和“一个被剥夺希望的难民已经算太多”。
2012年 “难民别无选择,你有”
2013年 用一分钟时间,支持一个难民家庭
2014年 因战争而导致分离的家庭即便只有一个也太多
2015年 倾听难民的故事,如同你我一样
2016年 移民与难民质问我们;慈悲福音的答覆
2017年 我们与难民同在
2019年 与难民同在
2020年 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每个行动都很重要
2021年 团结一致,万事皆成
2022年 不论何人、何时、何地,每个人都有寻求安全的权利
2023年 远离家园之处的希望
2024年 以“重建希望,迈向未来”为主题,旨在通过全球的共同努力,为难民群体带来希望,为他们重建生活、迈向未来创造更多机会。
2025年 “声援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