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成节,又称新米节、重十节,是一个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及越南。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十月初十前后庆祝,象征着十全十美,是收获后最完美的一天。
节日起源
十成节的起源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古人对数字比较崇拜,认为十月初十日月相重,是天地交感之日,有着双倍的喜庆和好运,象征着 “十全十美”,且此时正值秋收结束,故将这一天定为庆祝丰收的节日。
庆祝民族
十成节是汉族部分地区和族群,如部分客家人、潮汕人等庆祝丰收的节日,同时也是壮族、彝族、哈尼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苗族称十成节为罢谷节,也叫祭仰节,主祭神是男性始祖姜央的妻子仰妮;壮族把十成节称为稻田糍粑,又称撒那节。
节日习俗
十成节期间,人们会举行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各地一般都有祭拜祖先和神灵的习俗,人们会以新米、饼及绿豆沙等拜祭祖先、供奉田头公,感谢他们保佑禾苗丰收,还会祭拜神农氏等农业神,表达对丰收的感激之情。此外,人们还会通过祈福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部分地区还会表演舞龙、舞狮、戏曲、秧歌等活动,共同欢庆丰收。
节令食品
十成节的节令食品主要有糍粑等。人们会将新米制成糍粑用作祭祀,糍粑一般为圆形,以新收的糯米加入黄姜或黄花汁制成,黄色代表土地,圆形代表圆满,表达对土地的感恩和对丰收的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