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National Ear Care Day),于1999年由中国残联、原原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确定的公益节日,时间为每年3月3日,这一日期源自数字“3”形似耳朵的象征意义。 爱耳日是为了加强社会宣传,普及耳聋预防和康复知识,树立全民爱耳意识,以减少耳聋发生而设立的节日。
节日起源
全国爱耳日的设立源于我国听力障碍问题的严峻现状。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听力障碍人数较多的国家之一,听力损伤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沟通交流和心理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
为了唤起全社会对听力健康的关注,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生,2000 年,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等 10 个部门联合下发通知,确定每年的 3 月 3 日为 “全国爱耳日”。这一节日的设立,为开展听力健康宣传教育、普及听力保护知识提供了重要契机,也标志着我国对听力健康工作的重视进入了新的阶段。
发展历程
全国爱耳日自设立以来,经历了从单一宣传到全方位推进听力健康工作的发展过程。
初期阶段(2000 年起):首个全国爱耳日以 “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 为主题,通过新闻发布会、科普宣传册发放、专家咨询等形式,向公众普及耳毒性药物的危害及预防知识,初步引起了社会对听力健康的关注。此后,每年的全国爱耳日都会围绕不同的主题展开,如 “减少噪声,保护听力”“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等,不断扩大宣传范围和影响力。
发展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国爱耳日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卫生健康部门、教育机构、医疗机构、残联组织等纷纷加入进来,开展了听力筛查、义诊、康复指导、科普讲座进校园进社区等一系列活动。同时,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完善听力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听力障碍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环节的工作,推动听力健康事业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当下现状:如今,全国爱耳日已成为我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卫生健康节日,公众对听力健康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地每年都会结合当年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听力健康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