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社,是指中国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是为秋社。中国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秋社源自古代农耕文化,人们在秋收时节举行秋社,是为了感激大自然的恩赐,祭祀土地神和谷神,以报答社稷之神的恩泽,同时也祈求来年再获丰收。汉代以后,秋社的时间基本固定,唐代遂成定制,成为民间重要的农事节日。
秋社的活动丰富多样,核心是祭拜土地神,祭品一般以新收获的粮食、果实、牲畜为主。祭祀通常在社坛、社树或社庙举行,由村长或长者主持。祭祀结束后,村民们会举办宴会,共享用祭品做成的丰盛食物,象征社区的团结与和谐。一些地方还会举行斗鸡、赛马、舞龙舞狮等民间娱乐活动。
宋时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东京梦华录・秋社》中记载:“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贵戚、宫院以猪羊肉、腰子、你房、肚肺、鸭、饼瓜姜之属,切作棋子、片样,滋味调和,铺于板上,谓之‘社饭’,请客供养”。
随着时代变迁,秋社逐渐衰微,其内容多与中元节合并,不过在个别地区,秋社的传统习俗仍然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