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节(Men's day),网络虚拟节日,时间是每年的8月3日,它与3月8日国际妇女节相对应,寓意着在尊重女性权益的同时,也重视男性群体应有的权益和关怀。
起源背景
“男人节” 的兴起与社会对性别平等的深入理解密切相关。传统观念中,男性常被赋予 “强者”“顶梁柱” 的角色期待,其自身的压力(如职场竞争、家庭责任、心理负担等)易被忽视。2003 年起,部分民间机构、媒体及网友开始倡导设立 “男人节”,呼吁像关注女性权益一样关注男性的生存状态,打破性别刻板印象,推动 “男女平等” 从 “权利平等” 向 “需求平等” 延伸。
节日意义
关注男性生存压力:现代社会中,男性在职业发展、家庭经济、养老育儿等方面常面临多重压力,且受 “男性不轻易示弱” 的传统观念影响,情感宣泄渠道相对有限。“男人节” 的核心意义之一是为男性群体提供一个被看见、被理解的契机,呼吁社会正视其心理需求与现实困境。
推动性别平等深化:“男人节” 并非对 “妇女节” 的对立,而是性别平等的补充 —— 它强调 “平等” 不仅是女性获得权益保障,也包括男性摆脱刻板角色束缚(如 “必须成功”“不能流泪”),实现 “男性解放” 与女性解放的双向奔赴。
促进家庭与社会和谐:通过节日的仪式感,鼓励家庭成员之间加强沟通(如子女对父亲、伴侣之间的关怀),让男性感受到情感支持,进而促进家庭关系的温暖与稳定。
相关节日
国内
由中国民间机构或社会组织发起,旨在关注男性身心健康、社会压力及性别平等议题。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男人节”(8月3日),设立于2003年,起源于网络讨论,后被部分机构推广,呼吁社会关注男性在家庭、职场中的责任与压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每年的农历四月末日,是云南省师宗县龙庆乡黑耳壮族的男人节。每年的男人节正值农忙高峰期,但人们都放下手中的农具,丢掉手中的秧把回到家里忙着操办节日的食品。
冬至是民间的“男人节”。仪式有三:一是“入冬节”。凡新生男孩的,家长要具办酒饼三牲到宗祠祭祀,叫做“入冬节”。二是“祭祖”。所有男丁汇聚祖祠,按“贤、老”为序,论资排辈,依次拜祭列祖列宗。有歌云“月尾冬至节,祠堂景色多。一姓人都齐,猪牛羊设祭”。三是“分祭肉”。按族内丁数及身份进行分配,有功名的贤者、花甲老人可获“双份”,以示“尊老敬贤”。
国外
国际男性日(International Men's Day):起源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999年设立,后推广至全球,日期为11月19日。主题包括表彰男性贡献、促进性别平等、关注男性健康(如心理健康、自杀率等),强调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积极角色。
韩国
韩国“爸爸节”(8月8日):虽以“父亲”为核心,但本质是庆祝男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与中国“男人节”日期相近。
日本
日本“男孩节”(5月5日,端午节):传统上庆祝男孩成长,属儿童节日,部分文化中与男性责任教育相关。
俄罗斯
自1922年起苏联将2月23日作为“红军诞生日”,1923年起改称“红军日”,1946年起改称“苏联建军节”,1995年起更名为“祖国保卫者日”。“祖国保卫者日”是军人的节日,俗称“男人节”,节日当天一般会举行阅军和游行等活动。自2002年起,“祖国保卫者日”俄罗斯全国放假一天,这一天男人们通常会收到礼物。
在俄罗斯,每年的2月23日是“祖国保卫者日”,从2002年开始,这一天成了俄罗斯全国的法定休假日。如今,这个原本只属于俄罗斯军人的节日,已经被推而广之,成了所有俄罗斯男人的节日。尽管俄罗斯政府从来没有认可过“男人节”的说法,但是在民间,这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事情了。所有俄罗斯男人都可以理直气壮地将这一天视为属于自己的节日:广播里的点歌节目不时可以听到女士们为自己的丈夫、父亲、兄弟点播的歌曲,商场里的电动剃须刀、高级领带、皮夹子等等也成为最热销的商品。
2007年男人节是首次成为国定假日,军方各单位驻军全部开放,家中男士可以带家属参观营区,跟士兵们一起过节,操练各式各样兵器。晚间还有烟火活动。俄罗斯社会学家说,男人受宠是这女多男少的国度的特殊风情,因为俄罗斯人认为俄罗斯族的妻子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妻子,能承担生活重担,也特别包容丈夫。
2018年2月23日,俄罗斯庆祝一年一度的“祖国保卫者日”,即“男人节”。气象学家预测,2018年2月23日气温将降至零下20度以下,俄罗斯中部地区该日平均气温通常在零下6度左右。专家称,“男人节”期间零下20度左右的严寒一般17-18年才出现一次。
德国
在德国,父亲节也被称为男人节,是一年里啤酒生意最好的一天。这一天,嗜酒的男人们可以想喝多少就喝多少,即使酩酊大醉,女人也不许责备。
印度
在人们的印象中,印度妇女的地位不高,在家里要看丈夫和婆家的脸色。不过在印度北方邦的布拉吉地区,每年都有一个“棒打男人节”,这一天,当地妇女一改往日弱者形象,毫无忌惮地“棒打男人”,这一有悖印度社会“男尊女卑”的奇特习俗,成了当地一张特色名片,每年都会吸引不少游客。笔者此前还专门去凑了回热闹。“棒打男人节”其实是“胡里节”的一部分,“胡里节”是印度第二大节日,是欢迎春天的节日,节日期间人们往往用各种颜料相互涂抹来表达祝福。节日当天,男男女女会事先在身上洒满彩粉,妇女们会每人手拿一根长竹棍或粗木棒,早早地赶到当地一个小村庄,守在村口等待男人们的到来。与此同时,所有的男人则要汇集在另一个村庄,穿上厚衣服、带上盾牌,唱着歌跳着舞出发了。当男女两方相遇后,一场精彩的“打斗”便上演了。妇女们用木棒打男人,越打越来劲;而男人毫不反抗,仅靠盾牌保护自己。
马耳他等
许多国家已经有男人节,但没有统一的日期和形式,加勒比海国家千里达及多巴哥一九九九年就订定十一月十九日为男人节,是最早的男人节。其它如马耳他、巴西、挪威、加拿大和英国等国家也都有男人节的活动。稍早国际妇女节时,一位女权运动者主动提议,应协调世界各国的男人节活动,选择十一月十九日为单一的国际男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