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又称“国际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为每年的3月23日。 开展世界气象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各国人民了解和支持世界气象组织的活动,唤起人们对气象工作的重视和热爱,推广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方面的应用。
设立背景
气象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准确的气象预报和气候监测能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粮食安全、水资源管理和公共健康。20 世纪以来,全球气象合作日益重要,为推动国际气象领域的协同发展,世界气象组织应运而生。
设立过程
1947 年 9 月,来自 65 个国家的气象专家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世界气象组织(WMO),并取代此前的国际气象组织。1950 年 3 月 23 日,世界气象组织正式生效,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1960 年 6 月,世界气象组织通过决议,将每年的 3 月 23 日定为 “世界气象日”,从 1961 年开始庆祝,以纪念组织的成立,并向公众普及气象知识。
设立宗旨
世界气象日的核心宗旨是:
促进全球公众对气象、气候和水文学领域的了解,认识到气象服务在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保障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推动各国气象部门、科研机构及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加强气象数据共享、技术交流和能力建设。
呼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气象和气候行动,提高全社会对气象风险的应对意识,构建更具韧性的未来。
历年主题
1961年 气象
1962年 气象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贡献
1963年 交通和气象(特别是气象应用于航空)
1964年 气象—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
1965年 国际气象合作
1966年 世界天气监测网
1967年 天气和水
1968年 气象与农业
1969年 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
1970年 气象教育和训练
1971年 气象与人类环境
1972年 气象与人类环境
1973年 国际气象合作100年
1974年 气象与旅游
1975年 气象与电讯
1976年 天气与粮食
1977年 天气与水
1978年 未来气象与研究
1979年 气象与能源
1980年 人与气候变迁
1981年 世界天气监测网
1982年 空间气象观测
1983年 气象观测员
1984年 气象增加粮食生产
1985年 气象与公众安全
1986年 气候变迁,干旱和沙漠化
1987年 气象与国际合作的典范
1988年 气象与宣传媒介
1989年 气象为航空服务
1990年 气象和水文部门为减少自然灾害服务
1991年 地球大气
1992年 天气和气候为稳定发展服务
1993年 气象与技术转让
1994年 观测天气与气候
1995年 公众与天气服务
1996年 气象与体育服务
1997年 天气与城市水问题
1998年 天气、海洋与人类活动
1999年 天气、气候与健康
2000年 气象服务五十年
2001年 天气、气候和水的志愿者
2002年 降低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
2003年 关注我们未来的气候
2004年 信息时代的天气、气候和水
2005年 天气、气候、水和可持续发展
2006年 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
2007年 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
2008年 观测我们的星球,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OBSERVING OUR PLANET FOR A BETTER FUTURE)
2009年 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Weather,climate and the air we breathe)
2010年 世界气象组织——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
2011年 人与气候
2012年 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
2013年 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
2014年 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
2015年 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
2016年 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
2017年 观云识天
2018年 智慧气象(Weather-ready, climate-smart)
2019年 太阳、地球和天气”(The Sun The Earth and The Weather)
2020年 气候与水(Climate and Water)
2021年 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
2022年 早预警、早行动
2023年 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
2024年 气候行动最前线(At the frontline of climate action)
2025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携手缩小预警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