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节日

祭灶日

2025年1月23日 | 二〇二四年腊月廿四 | 星期四
距离下一个 祭灶日 2026年2月11日 还有
00
00
00
00

祭灶日介绍

祭灶节,又称 “小年”“灶王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时间因地域略有差异 —— 北方多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南方则在十二月二十四,部分地区(如江浙)还有 “官三民四船五” 的说法(官府二十三过,民间二十四过,水上人家二十五过)。作为春节前的重要节点,祭灶节以祭拜灶神、送其上天述职为核心,承载着人们辞旧迎新的期盼。

祭灶日

节日起源

祭灶的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古人认为 “灶者,生养之本”,灶神是掌管家庭饮食、监察善恶的家宅神灵(民间称 “灶王爷”“灶君”)。据《礼记・月令》记载,先秦已有 “祭灶于寝” 的习俗,汉代后逐渐固定在岁末。

灶神的职责被民间赋予丰富想象:传说灶神每年岁末要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这户人家的善恶言行,玉帝据此决定来年祸福。因此,祭灶节的核心内涵是 “送神祈福”—— 通过供奉祭品、虔诚祷告,祈求灶神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为家庭换来来年的顺遂安康。

传统习俗

祭灶仪式

祭灶是当天最重要的活动。傍晚时分,家庭主妇会在厨房灶台上设供桌,摆上糖瓜、灶糖(麦芽糖制成,黏甜可口)、清水、料豆、秣草(传说为灶神坐骑的食粮),部分地区还会准备鸡、蛋、酒等。

仪式中,人们点燃香烛,默念祷告,希望灶神吃了黏甜的灶糖,上天后多讲好话;有的地方会将旧灶神像(灶王爷画像)揭下焚烧,寓意 “送灶神上天”,同时念叨 “灶王爷,您走好,多说好话,少说坏话”。

扫尘迎新

祭灶后,民间开始大规模 “扫尘”(又称 “扫年”),清理房屋死角、擦拭器物,寓意 “除陈布新”,清除一年的尘埃与晦气,为迎接新年做准备。这一习俗也暗含 “灶神上天后,家中清扫不冒犯神灵” 的考量。

饮食特色

灶糖 / 糖瓜:祭灶的标志性食物,甜黏的口感象征 “黏住灶神的嘴”,使其无法说坏话。

饺子:北方部分地区祭灶吃饺子,称 “送行饺子迎风面”,为灶神 “饯行”。

汤圆 / 年糕:南方多吃汤圆或年糕,寓意团圆、高升,寄托对新年的美好期望。

文化意义

祭灶节是春节的 “序曲”,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 “食” 与 “家” 的重视,更通过 “送神 - 扫尘 - 备年” 的流程,拉开了过年的序幕。随着时代变迁,祭灶的仪式感虽有所简化,但其中 “感恩家庭、期盼团圆” 的内核始终未变 —— 它提醒人们,岁末不仅要总结过往,更要珍惜家人相聚的温暖,为新年积蓄爱与希望。

如今,许多家庭仍会在这一天准备灶糖、清扫房屋,以朴素的方式延续传统,让年味在习俗的传承中愈发浓厚。

最近几年祭灶日时间表

以下是2020年至2030年祭灶日的具体日期信息:

年份 日期 农历 生肖 星期
2020年 1月18日 腊月廿四 星期六
2021年 2月5日 腊月廿四 星期五
2022年 1月26日 腊月廿四 星期三
2023年 1月15日 腊月廿四 星期日
2024年 2月3日 腊月廿四 星期六
2025年 1月23日 腊月廿四 星期四
2026年 2月11日 腊月廿四 星期三
2027年 1月31日 腊月廿四 星期日
2028年 1月20日 腊月廿四 星期四
2029年 2月7日 腊月廿四 星期三
2030年 1月27日 腊月廿四 星期日

历史上的1月23日

1997-01-23

韩国第二大钢铁企业韩宝钢铁公司破产

1996-01-23

江泽民给上将军衔获得者授衔

1989-01-23

亚洲卫星发射合同在京签署

1984-01-23

阿根廷、智利签署《和平友好联合声明》

1967-01-23

中共中央决定人民解放军“支左”

1957-01-23

世界上第一台醉酒呼吸分析仪首次在瑞典投入使用

1942-01-23

女作家萧红病逝

1891-01-23

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诞辰

1783-01-23

《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诞辰

1368-01-23

朱元璋建立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