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啸意识日是由联合国大会于2015年12月设定的节日,为每年的11月5日,以促进全球海啸意识文化。
节日起源
“世界海啸意识日”的概念源于日本。日本由于经常遭受海啸,多年来,在海啸预警、公共行动以及改善灾后重建以减少未来影响等主要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专门知识。
选择11月5日作为年度纪念日,是为了纪念日本的“稻村之火”一故事。在1854 年的一次地震中,一名农民看见潮水倒退(这是海啸将袭的征兆),于是,他点燃了刚刚收割的所有庄稼以警告村民,然后,村民们逃到了高地。之后,他建了一条堤岸并在堤岸上种树,作为防范海啸的缓冲地带。
联合国大会呼吁各国、国际机构和民间社会纪念这一天,以提高对海啸的意识,并分享减灾的创新性办法。大会还要求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减灾办)与联合国系统内的其他机构合作,以促进纪念“世界海啸意识日”。
连续两年,“世界海啸意识日” 与“国际减灾日” 和“仙台七大运动”保持一致,并将重点放在2017年“仙台减少灾害风险框架目标B”,旨在减少全球受灾人数。
海啸是什么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海岸山体和海底滑坡等产生的特大海洋长波,在大洋中具有超大波长,但在岸边浅水区时,波高陡涨、骤然形成水墙,来势凶猛,严重时高达 20至 30 米以上。海啸灾害指特大海洋长波袭击海上和海岸地带所造成的灾害。
大部分海啸都产生于深海地震,当深海发生地震时,海底的部分会出现猛烈的上升或下沉,导致其上方水体发生巨大的扰动,海啸波就此产生。地震发生几分钟后,海啸波会分成两个方向,一个向远海传播,一个向近岸传播,向近岸传播的海啸波在传播过程中,速度减慢,波长变小,振幅变大,海啸到达岸边的时候,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