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8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宣布,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决议将今后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 英文名字是:International Day of Happiness。 2013年3月20日是首个“国际幸福日”。
节日起源
国际幸福日的设立,源于全球对人类幸福与福祉的日益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经济增长并非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人民的幸福感受同样是重要的指标。为了强调幸福在人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推动各国将幸福理念融入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规划,2012 年 6 月 28 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 3 月 20 日定为 “国际幸福日”。
这一节日的设立,体现了联合国对 “以人为本” 发展理念的践行,标志着全球对幸福的追求从个人层面上升到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层面,促使世界各国更加重视人民的精神需求和生活质量。
核心意义
国际幸福日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关乎个人的精神状态,更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世界的和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提升个人幸福感知:通过节日的宣传和活动,让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内心感受,学习提升幸福感的方法,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享受生活的乐趣。
推动社会政策优化:国际幸福日促使各国政府将人民的幸福指数纳入发展评估体系,制定更加贴合民众需求的政策,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加大投入,改善民生,从制度层面为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保障。
促进社会和谐与团结:社区活动和公众互动让人们在分享与互助中增进感情,减少矛盾与隔阂,营造友善、包容的社会氛围,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幸福日倡导全球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贫困、疾病、气候变化等影响人类幸福的全球性问题,推动世界向更加公平、正义、和谐的方向发展,让幸福的理念惠及全人类。
如今,国际幸福日已成为传递温暖与希望的重要平台,不断提醒着人们珍惜幸福、创造幸福,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幸福的世界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