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又称:生物多样性国际日,是由联合国大会于1994年12月设立,以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鉴于公共教育和增强民众生态意识对在各层面执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要性,节日日期定为每年5月22日,即《生物多样性公约》通过之日。
历史沿革
1992 年 5 月 22 日,内罗毕会议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协议文本,并于同年 6 月 5 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开放签字,153 个国家签署了该公约,1993 年 12 月 29 日,《生物多样性公约》正式生效。1994 年 12 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 12 月 29 日定为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01 年 5 月 17 日,第 55 届联合国大会第 201 号决议将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改为每年的 5 月 22 日,以纪念《生物多样性公约》协议文本的通过。
设立目的
旨在推动《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实施,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挑战,以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历届主题
2025年: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
2024年: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
2023年: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
2022年: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
2021年:我们是自然问题的解决方案
2020年:答案在自然
2019年:我们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的粮食,我们的健康
2018年:纪念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25周年
2017年:生物多样性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2016年: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可持续的人类生计
2015年:生物多样性助推可持续发展
2014年:岛屿生物多样性
2013年:水和生物多样性
2012年:海洋生物多样性
2011年:森林生物多样性
2010年:生物多样性、发展和减贫
2009年:外来入侵物种
2008年:生物多样性与农业
2007年: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
2006年: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2005年:生物多样性——不断变化之世界的生命保障
2004年:生物多样性——全人类的食物、水和健康
2003年:生物多样性和减贫——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2002年:专注于森林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