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小雪是几月几号?
2025年的小雪节气是11月22日。这天是农历十月初三,星期六。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

历史渊源
《孝经纬》说:“(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气候要素包括降水、气温、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气候一个重要要素。小雪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气象上将雨、雪、雹等从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都称为“降水”。小雪之名,因“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小雪”来比喻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水量增多。
气象变化
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表明东亚地区已确立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低压或低槽东移,就会有大规模冷空气南下,从而带来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节气的小雪与天气的小雪无必然联系,节气中的“小雪”与日常天气预报所说的“小雪”意义不同,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反映气温与降水量。而天气预报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小的雪。气象学上把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等于或大于1000米,地面积雪深度在3厘米以下,24小时降雪量在0.1—2.4毫米之间的降雪称为“小雪”。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实际上全年下雪量最大的节气也不是在小雪、大雪节气,如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全年下雪最大的节气,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而是在春季“雨水”节气。

小雪习俗
因为天气的变化,千百年来,智慧无穷的老百姓,也形成了一些应对小雪节气的习俗。
冬腊风腌,蓄以御冬
一般在小雪后,气温会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正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所以,在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而在冬天,除了荤肉之外,还少不了蔬菜。所以,在东南沿海的浙江一带,也有在小雪节气中腌菜的习俗,当地人称之为“腌寒菜”。
清代文人厉惕斋在《真州竹枝词引》中,就曾说过:“小雪后,人家腌菜,曰‘寒菜’”。

晒鱼干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小雪前后,会有乌鱼群、旗鱼、沙鱼等鱼类,来到台湾海峡。所以,在沿海地区,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用作储存干粮。

吃糍粑
俗话说“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在南方某些地方,现在都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这是因为在古时候,糍粑是南方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之后逐渐演化,就成了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

吃“刨汤”
所谓“刨汤”,就是在小雪前后,人们在“杀年猪,迎新年”时,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从这些习俗里,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小雪节气的到来,各地的老百姓都纷纷发挥着自己的智慧,存粮储物,蓄以御冬。
